六親緣淺

在這個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時代,有些人與家人關係緊密,而有些人卻天生與家人緣分淡薄。這種情況可能源於成長環境、價值觀、個性,甚至因果業力,最終形成親情疏離的現象,是所謂的「六親緣淺」。當然,世事無絕對,總有人會以特例來反駁這種現象,但我要說的是這類人的共同經歷與成長之道,六親緣淺並非是悲劇有時候卻能說是一種福,正所謂禍福相倚。

許多人在發現自己與家人的關係淡薄時,內心難免糾結,甚至將其視為一種命運的不公。但與其困於「為何沒有深厚的親情」或是「為何我的父母不疼我」,不如學會接受這樣的狀況,以更開放的心態迎接人生。親情淡薄並不意味著人生缺乏幸福,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情感寄託,仍然能夠活得充實自在。對金闕宮的修行人而言,這更是一種獨特的修煉與體悟。

何謂六親緣淺?「六親」指的是與我們有血緣或婚姻關係的至親,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子女、配偶、祖父母與孫子孫女。當一個人的六親緣分淡薄,意味著他與至親之間的情感連結較弱,互動稀少,甚至關係緊張,最終形同陌路。這種情況可能是先天註定,也可能是後天環境造成。

從因果的角度來看,六親緣淺者今生來到世間,或許只是借父精母血投胎而來,與家人之間的情緣本就淡薄,甚至可能是來討債還債。也有些人,因為個性獨立、心性冷靜,不願受到家庭束縛,導致與家人的距離越來越遠。更有些人,自小缺乏長輩的疼愛,長期下來形成隔閡,甚至對家庭產生抗拒與疏遠。

然而,六親緣淺並不一定是壞事。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可能是一種無牽無掛的自由。如同祖師所說:「雖然親情淡薄,但若能福德具足,則必有貴人相助。」有時,真正的情感依靠,反而來自於非血緣的朋友與夥伴,大部分六親緣淺者都會覺得朋友勝過於家人的幫助。無論這些貴人是否能夠長伴身旁,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足夠強大,擁有智慧去解決問題、放下問題,進而淡然面對人生。

許多人認為六親緣淺是悲劇,但其實這也可能是一種福氣。無論我們如何解讀自己的命運,都應該努力活出自信與底氣,確保自身經濟穩定,並妥善規劃未來的生活,如此一來,老天自會默默牽引有德之人。

在金闕宮的修行中,我遇見許多六親緣淺的金闕人。他們從小離鄉背井或許從小缺乏父母的疼愛,或許因家庭偏心而感到孤立,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然而,透過金闕祖師的燒金法門,這些金闕人逐漸找到人生的幸福與圓滿。

例如,有人雖然與父母關係冷淡,卻擁有美滿的婚姻與家庭;有人幼年失去父母、成年又遭遇婚姻變故,卻透過燒化儀式迎來乖巧孝順的孩子;有人獨自生活多年,燒化後事業順遂,擁有財富自由與自信;有人與親人關係疏遠,卻在金闕宮找到了比家人更親近的夥伴。這些轉變,都是因為他們為自己燒化,進而改變了自身的能量場。

昨日我遇到一位在金闕宮燒化補庫兩年多的善信,她很開心的看到我跟阿爸並告訴我說這段時間是她一生最開心快樂的時候,她很感謝一位師兄牽引她遇到金闕祖師去年因為丈夫過世幾年了她一直走不出傷心的陰霾不但身體不是很好,前個工作雖然錢多,但卻備受長官無時不刻的霸凌,經過祖師替她燒化外銀辦事以後,她原本最在意的兩位兒子很叛逆也不回家,跟她不是很親密,也不知為何因,去年第一次見到她與她聊天時,她曾經跟阿爸提起過兒子跟她不親密,而她很希望兩個兒子能伴她身旁,兩位兒子對她的生意不甚有興趣,經過去年燒化外銀以後,不知不覺中兩位兒子竟然回來幫忙接管她最近成立的生意,而在金闕宮的燒化讓她盼到了兩個兒子猶如他的左膀右臂,願意跟著這位母親一起打拼事業,她確實很開心,燒化外銀後,她整個人的氛圍都不同了!如今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與圓滿。

其實不只有她如此,我跟團長也算是與父母兄弟六親緣淺的人,但是經過長期燒化以後,我們一家幸福和氣樂融融,有吵有鬧卻是很開心,每天都有笑話可以說,每天有笑話可以一起歡笑一起鬧,現在團長又多了一對老兒女,趁著我不在美國時,特地為他舉辦慶生,這份溫馨遠勝過血緣的羈絆。回台這段時間,有空的師兄師姐會自告奮勇熱心的載我們去辦事,或與善信門生見面,或這些師兄姐撥空來跟我們聊天論道,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即便六親緣淺,金闕宮永遠是我們的天家,金闕祖師永遠是我們的無形父母,而志同道合的金闕人,就是彼此的異姓手足。在金闕祖師的引導下,與我們合的來的金闕人就如同異姓同手足的家人,確實要好好的珍惜才能走得開心得到更快樂,當然也有磁場不相符的人,這也沒關係,我相信每位金闕人都能夠透過修行,透過考驗,透過燒化,假以時日慢慢的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與幸福人生。

關於 ccgusa1499

建議閱讀文章

神棍 vs. 神職人員:誠信與信仰的抉擇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神棍」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 Copyright 2010-2024, 金闕宮 版權所有,本網站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