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事情明節,傳統的習俗就是掃墓,各地都出現返鄉車潮,有的是去掃墓,有的提前掃完墓,高高興興出遊,但免不了要塞車。各地消防局也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出動撲滅山林大火。這現象看在外國人眼裡,實在匪夷所思。
世界各地對安葬的習俗,各有不同。有的是迅速埋葬,葬了就不管,有的是埋了之後,心血來潮到墓前送一束花,有的是埋在自家的地下,時時緬懷,更有人用天葬,讓禿鷹啄食屍體,還有海葬、樹葬等等,也就台灣人會把祖先供起來,逢年過節祭拜燒紙錢。這也是一種感恩的表現,也是孝道的延伸。反觀西方國家,把年邁父母送養老院,不聞不問,等到下次見面就是下葬時候,在葬禮上掬一把不存在的眼淚之後,從此就無交集。這樣的作法,跟多數的動物很像,小時受父母照顧,長大各奔東西,不再往來。
以西方科學觀點來看,人死了就是死了,沒有靈魂會來糾纏,該放下就放下,活著的人要繼續向前行。但無形界卻不是人說了算,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靈魂是真實的存在。祖先有恩於我們,如果在祖先活著的時候,我們還未長成,來不及盡孝,等到祖先走後,這恩情就變成後代子孫的欠債,祖先想要來討,也是合情合理。至於討的方式,通常就是讓後代子孫感到不適,然後去請教通靈者,再燒些紙錢回報祖先。而死鴨子嘴硬的人,自然不信這一套,就任憑祖先在自己身上或子女身上討個不停,即使有錢也不燒,這後果就只能獨自承受。
還有人喜歡拜得很豐盛,來彰顯自己的孝順。但外人卻不知他們父母生前的時候,可是過得很不好,這種豐盛的祭拜,就是博人眼球,圖個孝名而已。所以古人感嘆 :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所以慎終追遠是好事,但也要珍惜現在還活著的長輩,好好的孝順,不要等到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不待,才來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