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眼睛還在復原當中,練習兩眼對焦,我平常有一雙大眼,剎那間為了看東西就變成了瞇瞇眼的三分眼,心內確實不舒服,有天早上醒來忽然聽到一句話: 「三分眼有甚麼不好?你看金闕宮神壇上的眾祖師法像都是三分眼看人,這有甚麼不好呢?金闕宮祖師用三分眼觀眾生就會看出一切端倪,但看透不說透,你又何必像怒目金剛目瞪睽睽般地看著每件事呢?其實這三分目才是智慧眼,有時候人生不要過得太明白,過的彰彰察甚,如果一直窮追不捨的追求答案,反而傷了自己的精力。」不論這是心內自己想的還是祖師給我的心法,但我想了這個道理確實沒錯。
很多時候我們常喜歡追根究底,想找出個原因與答案,即使找到了答案也未必也能滿足自心,最後就停頓在那個境界,其實真正的領悟還是要靠自己的謹慎觀察,加上時間陪對,無論講甚麼案例都好,很多事情的來朧去脈也非必是眼見為憑,總會有展開一系列的討論才能得到最好的結論,而且藉著我們每個人所看的觀點不同,情境不同,所展現出來的結果也非必全相同,若是一直停留在尋章摘句上,就得不到智慧與靈性上的啟發,眼界自然很小,但一定要旁徵博引去尋找適合的答案,能看透並不全說透才得真正的智慧眼。
金闕道可說是一種參禪的道,金闕祖師不會把答案全說盡,來讓我們坐享其成,當祖師現景、禪意、心法給門生參悟,當然答案非是單一,有很多種推論讓門生自己去選擇。古人說菩薩畏因,天地神明不會因為特別的一個人來降其地位,這是天經地義。天地創造人類,其人性的思維是逐漸經過時間的歷練與過程發展出來的,思維有時候是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所以祖師常強調神職人員或是引道者必須用非常原始又樸實的方式來表達,所以萬事的真實性,哪個是真? 哪個是假?都因為實際狀況來定奪,祖師曾說只要是人各有思維,其實萬事萬物若有許多人為因素參雜,加上累世因果,非必是真的但又不能否認它的存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非是人講的是,自古很多案例最後無解,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一說舊厝,所以很多事情只有等到最後由上天定奪。
若是以「瞎子摸象」的故事讓大家了解每位瞎子摸象的部位不同,所闡述出的也有別,你可以說他們每人說的有錯嗎?其實都沒有錯,只是摸的部位不同,觸感後所表達的也不同,結果都不同,所以師常說存三分目看事,其他存著保留的態度來觀察事情的發展,在變通的情境中多有變化,能在順遂的流程中掌握規律與性質,盡量發揮作用,來做最好的決定與論斷,才算智慧眼,祖師常說世間萬事的過程演化絕對不可能全部被一眼看穿,或是三言兩句就可以做最終的結論。
再說為何祖師常存保留的態度,萬事的演變錯綜複雜,億萬年智慧的祖師都不願全盤說清必有原因,加上人的心態與抉擇都可以影響後面的吉凶晦吝,師常說,不論是神說的,鬼說的,人說的,只要論述是對的、合理的,都是相通的道理,因為道理在宇宙三界中都是相通的,三界同理,道理是離不開宇宙空間的自然規律,幾天前的祖師降示中,這幾天的文示都點門生以客觀的心態去觀察萬事,人性日用道理而不知,但又如何不知呢?就是很多人可能把真理講的頭頭是道,還能用一番大道理來回答你,但在實際生活中自己卻又違背了許多大道理,又不知怎麼把這個真正的「道」得宜的用在哪種情境下,心內又懷疑什麼才是真正適合當下的「道」,相當矛盾,我們有時也常處在這種境界,這些種種的原因都有「利與不利」「吉與凶」的存在,所以把利害關係講出,把各種心態從各種的角度闡述出來,就好像一組推論與衍變組,論述都對,站在哪個角度來行事,人的眼睛真的無法用一眼看穿萬事之對錯,那只好用三分眼觀察人性嘍,有些事真的無法強硬求對與錯!
再說我們在現實社會中,有些人本來講話就誇大其辭,看了人就覺得他有點浮誇,有些人說話本來就支支吾吾吞吞吐吐不擅表達,但在旁人眼中看著就覺得這人好像存愧疚心在說話,其實這人有可能是嘴笨老實不善言論,有時看人說話覺得他前後不搭,又覺得這人肯定是心性游移之人,或是有時看人說話,老是覺得他在附和權貴說話,看了就覺得是漢奸類型之人,或是有時看人廢話、髒話、瘋言瘋語一堆,就覺得他是沒修養的人,但這都是眼睛直覺觀察的觀感,但真的一個人的與生俱來的習性如何?需要時間相處才得知,我們無法馬上斷定,所以與人相處或學習看事真的要以三分眼去觀察每個人的心性,加上與之相處一段時間才能聽其言、觀其辭、觀行徑、觀心術來論斷其人的真實性格,我們常在電影中的劇情或真實案例中總會有個看似老好人的角色,但是到劇情的最後才發展至這個老好人卻是最壞的人,這種劇情常發生在最後,或是本來是大壞人,因為命運的安排最後改邪歸正,所以萬事的定論都是實而虛知,虛而實知之間在演變。
總之還是要告訴自己修行中管好自己先,少說話、多做事,誠其意、正其心,定心謙卑地來落實自己的目標,時時存三分目看事,踏實以時間去陪對來感應其中過程,最後才可得最好的結果,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