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常接觸各式各樣不同層面及環境的人,台灣人的宿命觀認定一切都是命中註定所以常把吃苦當吃補,但同樣是人為何他有褔我就沒褔?為何別人曰曰吃山珍海味,而我們卻得餐餐吃國民便當,認命卻又帶著悔恨丶忌妒丶這就是人心的反複無常,吃山珍海味也好丶吃國民便當也罷,最怕是人的貪嗔痴,造就自己只懂享褔不懂積褔,如此之人終究是帶著遺憾而歸。 人人常説一生吃多少丶用多少丶是註定好好的強求不得丶這觀念就又有點值得探討了,我看坊間宮廟堂壇真不少,大家求財神符、求轉運丶求發財金丶求五鬼運財丶求桃花符丶求子求孫丶求解官符丶求五穀豐收丶求國泰民安…等,先天不是早已註定好好,大家拼命的在求什麼呢?這就表示上天留給人們一扇生機門,只是不知其要的宮廟主事者有門無鎖(無天地令),亦有可能只是一扇紙糊的虛擬之門一戳即破,大家入宮求願卻如霧裡賞花一樣霧煞煞,到最後花了一些錢卻帶來更深的禍害,在眾求眾願中可見有人求福願?大家就算進了褔德廟也是求財求家順,我想是否應先求得褔德再來談財源廣進,以厚德為基準來蓄存積褔聚財,所以先擁有福比擁有財更來的珍貴及重要,若先天之褔如沙漏內之流沙,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沙漏裡的褔份就日日在耗損與減少及消失,就像水塔裡的水如果沒有馬達運轉持續將水注入水塔,那麼水塔很快就見底而空,若又將福根比喻為樹根,淺根之樹昜受風雨侵襲而倒,亦難吸取土壤裡的養份其枝葉也必難茂盛,輕而易舉的就被連根拔起,但若根深其樹必茁壯,也定能避免ㄧ些大自然災厄,所以沙漏.水塔.樹根之理皆是告訴我們,褔之增減厚薄決定了後天生存的價值及鴻運之多寡,有些人中年運勢灰暗,有些人卻可安享晚年無憂無慮至壽終正寢,所以福如沙漏中的沙亦如水塔之水我們豈能不囤積?而福樹若不深耕亦難蔭己蔭子孫及化災厄,就福這字來講似乎是已集合了世間利益之凡事,我們都喜愛被讃美有福報福相褔運…等,受了祝福者必也喜悅於心田,就連過年家中春聯也貼褔字,當人辭世那天棺材上也會貼褔與壽字,在世人人都想得五褔臨門,死了也求壽祿康寧以達善終,原來褔對我們在有形及無形上來說是這麼的重要,真是令人不得不想得之為快,可是以何為得丶因何而得呢?大家懂享褔享樂,但對於積褔卻又表現的錙銖必較,這種心態如何能得天地賜祥褔?古言褔地福人居,其首要件還是要其人有褔,否則也難得福所,可見福對我們來說是有多麼的重要,福除了惜褔外最重要是積褔,這不是憑口説説就有,也不是懸樑高掛福如東海.福祿雙全就可得,更加不是從行善佈施中得,該怎麼獲得呢?以我個人經驗來說,我是自從接觸金闕宮後才知道要積福德也才知天地的偉大,過去中了佛毒太深不知天地之恩澤,只知參與法會祈求消災,但是身體卻一天比一天糟,後來才知道其實是接觸了陰邪太多,身無主保護而受無形侵犯,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無形界的爭奪是無法用人的思考來判斷,原來當時我所參與的消災法會不但對我沒幫助,反而更喚醒他們趕快來向我討債,因為終於提早找到我這位債主了,冤親債主是死人直眼,該討的命或財就一定要拿到東西相抵消,因為那是他們唯一可翻身的機會,若是你,你會甘願當個乞丐而不去跟欠你錢的人要債?我想那是不可能的事吧,無形界不是用感化談仁慈就能使其放下恩怨,所以不要勸他們放下仇恨請佛祖帶走就可解脫,也別以爲自己燒紙錢給他們就可以還贖,若無掌天地主令者執行之下,我們所燒的紙錢早就被比寃親更強的妖邪搶走,根本無法送到冤親的手中,在金闕宮我們可透過燒化讓冤親債主不再相侵擾,一刀兩斷後繼而歸位,或用補庫的方式一點一滴積存福祿壽財,庫官再視狀況來撥除人生的絆腳石(冤債),大家都知道禍與福是相依,但透過補庫後變的少病少災殃又多財源,在禍與福的比例上也就不再相對等,這就是金闕法的奧妙之處,因此透過補庫來積褔德其實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也ㄧ定要遵循祖師阿爸的教化,一定還要修正個人的觀念及行為,不要把修補來的褔德又因造新業給折扣掉,所以我們也要身體力行來改變,並創造人生存在的意義且提昇自我快樂和諧為本源。 世上有八萬四千方便法門(形容法之繁多),為何一定要透過補庫燒化才能脫解人間苦厄?相信很多人一定有這様的念頭,這又得回到一個觀念問題,萬物萬法皆不離天地的前提下,那麼八萬四千法門是不是在天地之內,古源天地一法傳承至今丶相信因人為因素而開闢的眾多法門也早已有所徧差,天地一法讓世人曲解誤導至八萬四千方便法門,現在我們必須要從八萬四千法門觀念中,回歸至天地唯一法則,試問難道我們還要在八萬四千法門裡尋覓繼續沈淪?直接乘達彼岸的唯一法楫不是比較快樂?人容易為反對而反對,誤了自己難得的今生今世,這些修道人活在天地受其蘊育卻又說要脫開三界,不念天地情不知感恩,有這種思維的人是活在天地間的異族,其實在天地內我們無時無刻享天地賜給我們的褔凙,我們除了要珍惜外更要知道愛護天地,有能力就多積我們的無形褔,才會發現原來極樂殿早就在我們的內心,而靈山塔下修原來是在開發我們自己身心靈的喜悅,非在外求,非在攀富貴,而是在褔中生有,這麼美妙的解脫之法已在眼前,各位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唯有解開心中的疑惑也才能納入一番新的氣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