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著名的藝人、球星,在年少時嶄露風華,不可一世。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所有人都繞著他轉,要什麼樣的伴侶就有甚麼樣的伴侶出現。如此名利雙收的情況下,人生也失去了追求的目標,於是成名過後,每天醉生夢死,終於英年早逝。
俗話說:少年得志大不幸,這句話頗耐人深省。年少出頭,早成家,早立業,早賺錢,早享受不好嗎?如果不好,為什麼很多少年都在往得志的路上追求呢?早得志與晚得志有差嗎?再怎麼差也比不得志好吧!其實這就是一個過程,太早得志的人,會覺得一切得之太快也太容易,自然也不珍惜。所以完成目標後,就盡情揮霍,不知人生還有下半場,還有很多該做的事未做,。還有該償的人情債未償。因此就這樣把大好的人生時光,白白的浪費了,令人不勝唏噓。反之,老來得志的人,就知成就得知不易,是自己花了大半輩子努力得來,自然非常珍惜,不會輕易敗掉。
修道人如果少年得志會怎樣呢?看看台灣許多號稱在修道的頭人,在人生壯年時發跡,成立一個宗門,隨著勢力愈來愈大,這心態也跟著改變。以往敬畏為天地諸神,現在有了了權勢,諸神被雕塑成神像,前面擺個功德箱,活像個要飯的。而人有了權勢的加持,講話也更大聲,更不用去推敲是非對錯,反正只要自己在頂端,就算說屎是香的,大家也會豪不考慮地拿起來聞,即使聞到臭味,也要硬說是香的。如此大鳴大放,亂了天地間的規矩,後續而來的冥罰,可是讓他們吃足苦頭。
走在金闕道上的人,心裏再怎麼虔誠,做得再如此到位,金闕祖師也不會讓他們一次到位,享受追捧。因為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若是在溫室中長大,出去外面就活不下了,這栽培的功夫不就白費了?所以祖師都要門生 在外歷練,不是閉門造車,給的資源,也是夠用就好,不會讓人變首富。如此才能磨練心性,一步一腳印,踏上成功的金光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