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之間常會有某種因素的齟齬,誤會,不滿、、等等,不管是甚麼種的情境,都要很快地轉換心境,不要揪結在心內,如果性格乖戾蠻橫無理,驕縱放肆,心妒他人,貪嗔識起,種種不悅揮之不去,總存著埋怨的心態,日久性格必會蹈入走火入魔境,修練真道其實就是在磨練命盤中種種的逆境,改變不良個性,修練猶如磨刀劍般,如果思維正確那可以走更長遠的路甚至智慧開悟,思想犀利! 其實修行不離這些性格上的種種考練,修行者需要反覆的自我檢視,想認知自己性格上的問題,有時候從別人的口中,不論是有意或無心的批評你不良行為,你可以了解自己在哪裡發生錯誤導致這些問題,其實人品的修練是需要旁人的評論加上頻繁檢視自我來改變,當然也要不斷經過種種試探與考驗,才知道自身性格是否有所改變! 人不離基本因果的牽纏,多半會傳承父母某種性格,比如多愁善感,急性子脾氣暴躁,慢郎中,猜忌善妒,心胸狹窄,愛八卦,好偷窺,憤世嫉俗或某種奇怪的癖好等等,這些都是基因(基本因果) ,而修練自己改變自己需要靠很多事的考驗與磨練來成長,真正想修行的聰明人就會急於斷捨離,唯有如此才不會一直消耗自己的福分,任何人都不能因為覺得有師助順,便得過且過,修行人若不勤於修正自己,不專注改變自己,沒有一位可相信的智慧的長者引領在正確的思維路上,很容易落入走火入魔的心境! 有時無意間你說出別人不愛聽的話,不論你是說者還是聽者,其實雙方都在練自己的道,人品好的人,聽到別人的反應,便會檢討自己,不讓自己犯錯,人品不好的就會一直找理由辯駁,解釋,甚至將責任推給別人,就算你本身敏感或是想太多,但自己的行徑若造成別人的困擾,應該要反省,而不是在當下做解釋或是強辯,如果你是說者,萬一觸犯了他人使其不悅,你就知道這個人的底線在哪,如果你是聽者,不論說者是有心還無意,都要感謝別人對你的批評,能讓自己改變的更好應該是好事,不是嗎?雖然有些人會酸言酸語,這也是練就自己的對應智慧,師常說:「一個人的品格好壞,在於他是否能夠坦然接受別人的建言來改善,從其動機跟目的會說明他的修練進度。」 我們班上有位白人很喜歡中國功夫,他可以說是班上最有經驗的武術學生,也打得很好,我們以他為模範,最近小女兒進步神速,師傅很嚴格的訓練她,他眼看小女兒後來居上,師傅花比較多心思訓練小女兒,常把她叫來當示範,這位白人心內開始不舒服,可能他覺得自己已經不是班上眾星拱月的對象,對我們母女也有種心高氣傲白人優越感的態度,最近他開始對我們說話帶刺不太友善,並不是種族的問題,而是我們練得很開心有進步,也不管他怎麼對我們,師傅看我們進步會特別借著功夫裡的套路來點我們防身竅門,這樣我們母女比較容易學,當師父跟我們母女講解時,他就會製造聲音擾亂注意力,我們都可以感覺他不開心,惹得師父也不高興,就把他放牛吃草,其實任何學生的學習的態度不好,蓄意搗亂無心改變挑釁師父的極限,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老師怎麼可能教這種學生?課後我跟女兒說:「他是我們的前輩不要跟他計較,對前輩本就要有禮貌,可能看到你變成師傅對打的學生,或是師傅藉著套路教我們不同的方式,他覺得不受重視心內不是滋味吧!」其實不妒他人優秀是一種品德,能欣賞別人的優點也是一種度量也是好人品的表現,但很多人見不得人好,你不好他就開心的對你很好,特別照顧你,但你後來居上時,他不但沒祝福你甚至還會遠離你更不想理你,甚至覺得你跩了,其實是認知上的不同,這樣的故事層出不窮常發生在各種團體中,如果沒有雅量去接受別人的優點,欣賞別人的好來祝福他人,那也該學檢視自己的問題,為何吝於給予別人最好的祝福,如果別人批評你,你覺得自尊受挑戰,顏面盡損,你的反應不是檢討甚至還生氣賭氣,那就該檢視自己的人品與度量是否太狹窄?就算別人蓄意批評也學著坦然面對,多多思考哪裡還可以改善,如果放不下糾結與及時轉念,自我內心世界會一直往不好的心態發展,最後會蹈入走火入魔境,唯有放下才能走在開懷的金闕修行道路上,無形師也才可能融入你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