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會唸經,不管是佛經,聖經,道德經,都能琅琅上口,可是要將其中道理念給需要的人聽時,往往碰了一鼻子灰,得不到效果。所以祖師常在晚課文中,勉勵弟子,要多觀察人性,將來人家到金闕宮時,你們說的話人家才聽得進去,才有教化的效果。 為什麼說道理給人聽,還要觀察他是什麼樣的人?舉例來說,有人長期吃太油太甜的食物,身體健康亮起紅燈,你就直接了當跟他講,吃清淡一點,對你健康比較好。如果對自侍甚高的人說,他會回妳,我的身體我自己會照顧,不用你雞婆;如果是對很重視口腹之慾的人說,他會回你:什麼都不能吃,那我活在世上還有什麼用?如果對愛鑽漏洞的人說:他會贊同你 說:我馬上改正。可是回去又照吃不誤。如果對一般人說,他們多半會贊同,但是回去沒多久,一定受不了又去吃了。大概只有千分之一的人會真的改正。為什麼同樣一句話,講給不同的人聽,卻常常得不到效果?這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不同,生長環境不同,受教育方式不同所導致。這也是孔子講的:因材施教。首先,你遇到一個不認識的人,跟他聊幾分鐘,看他的動作,你就必須要了解他的材是什麼性質,再根據這種材來擬定對話的內容或是根本不必談。就像上面的例子,自侍高的人不喜歡人說教,我們可以請他說教。例如對他說,我的一個朋友,天天吃炸雞,喝飲料,你猜猜他現在怎麼樣?想必那為自恃甚高的人,他一定說得頭頭是道,比你講得還清楚,他也順便檢查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錯,這樣是不是容易達到效果。 每天進進出出金闕宮的人很多,祖師常要門生多觀察人性,這是一種訓練,讓門生可以正確的判斷人性,而不用事事都依賴師尊的提示。這種修道的方式,才是有效率的,可以讓門生短短幾句話,就把金闕道深植人心。不像其他宗教,信徒一來,就教他去洗一洗,點一點,拜一拜,結果信徒什麼也搞不清楚。 金闕宮日後會愈來愈壯大,來訪的信眾也會愈來愈多,門生講道的機會也變多。所以大家要訓練自己觀人性,除了會唸經,還要把經書裡的道理唸到信眾的心坎裡,才能將金闕玄門發揚光大。
一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