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一群鹿,常常面臨人類的騎馬獵捕,造成許多驚慌失措的鹿,以及不慎受傷的鹿,鹿王看了於心不忍,於是與獵人協調,每天進貢一隻鹿,請獵人不要再來了。獵人心想可以不勞而獲,有何不可,爽快答應了。 鹿王回到鹿群,看到許多老弱婦孺,於心不忍,慈悲心上來了,於是選擇鹿群中最精壯的公鹿,然後抽籤,依序進貢給人類。一年後,鹿群的不再生氣勃勃,取而待之的是老弱殘兵,因為健康的公鹿走了大半。接著周圍的馬群,羊群,看到草原上沒了獵人,也過來草原想分一杯羹。慈悲的鹿王,又起了慈悲心,不忍看到馬群羊群沒草吃,也不忍心看到鹿群與羊群馬群爭鬥而有傷亡,於是就退縮了鹿群的領地。所以這一群鹿,在鹿王的慈悲心作祟之下,可以生育的公鹿沒了,新生廘急速下降,少了公鹿保護,鹿群的領地也縮減,表示食物也減少,食物少了,鹿群的數量也減少。幾年之後,母鹿食物不足,無法餵奶,造成小鹿死亡,老鹿也因為營養不良而死,最後只剩這一隻鹿王,沒有鹿群鹿王。這時的鹿王,仰天長嘯,對天大喊,我的慈悲心有錯嗎?說罷,抑鬱而終。 慈悲的鹿王,錯在錯用慈悲心。慈悲是要順應自然,不是違反自然,順應自然才能讓族群永續,違反自然則自取滅亡。為了順應自然,最慈悲的方式,就是適者生存,讓不適者淘汰。這個過程看起來很自私。就好像英國一對夫婦生了罕病兒,若是你,你要讓他自然死亡,還是花費幾千萬元到美國去延續幾年的生命呢?若是花了幾千萬去延續一個活不了多久的生命,勢必影響幾個可以救起來的健康生命,如此可以知道,甚麼才是真慈悲。 慈悲不是一味的退壤,反而是勇敢的去爭取自己生活所需,不過分的掠奪,讓生命可以永續經營下下去。這個過程,或許有人不認同,覺得缺乏愛心,對許多殘弱者不公平,這就是慈悲的鹿王心態,錯用了慈悲心,會自取滅亡。許多宗教都強調慈悲,是真慈悲還是假慈悲,大家看了慈悲鹿王的故事,就心知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