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總是有個標題在我腦海中,有一天我做早課,祖師就告訴我為何給我這個標題,祖師說萬物的成住壞空最終都要歸位在對的地方才能平安無災,如果用最簡單或是以有形的來打個比方就是火車出離軌道,沒有歸位在對的軌道上行駛,那就會造成翻車產生災害,或是脫繮的野馬無法受控制,那肯定就是無法歸在伯樂的馴服中,祖師說這個道理,大家都很能了解,但是用在人生修行道路上,總是很難應用。 人生修行道上,很多人都說要隨正道修行反璞歸真,但是這些說修行的修子,他們的行事風格卻是我行我素,不聽天言告誡,還自以為所做的事都可以很順遂又備受師加持,還能耍小聰明把自己的惡習掩飾得很好,可惜無形祖師在上是看得一清二楚,這就是為何有些修子雖說修行,郤無法反璞歸真,想歸依金闕祖師的門下,那就必須老實守訓守師誥誡。 今日宮主說,許多人說喜歡在家修或事上禮拜堂聽牧師說道,但是在家修的修者或是上禮拜堂聽道的信徒大部分只是為了自身的自我感覺良好,根本沒有想要歸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想要修行歸位,談何容易呢?一位修者或是信徒光是最簡單的旨令就不想服從了只想要存著自己的意見,那神明還會任用或保佑這種喜歡抗衡又喜歡權力較勁的人嗎?還有一種人是只要聽法師講述道理或是聽牧師佈道,他的心靈感覺舒暢就認為有在聽道就等於修正自己,其實不然,了解正理故然是一回事,但實際應用在人間道上,這些在家修的居士未必有本事運用自如,它們的因果猶然在,就好比許多人非常能言善道,但是做起事來郤沒有半撇的應對能力,説穿了這種人只是嘴巴說的頭頭是道好像有歸位,實際上他的身心靈根本是在錯位的地方周旋著,然而這種人本身的因果輪迴業也是不停的糾纏著,惡習不改,沒有解罪消業,冤親債主糾纏不停根本就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只是在瞬間自我感覺良好,備受加持。 說修行想要找到歸依,或是歸位,我再打個比方,很多人到宮廟來找歸依說修行,為何金闕宮主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呢?我打個比方,過去光是燒金以後宮主交代大家把手套,帽子,外套,工具放回原來的位置歸位,但這個旨令對很多人來說都很困難,有人總會丟三落四,忘記自己當時把帽子或手套丟在哪裡,燒完以後就忘記把在宮內用的東西收好,因此我們阿爸總是像個收拾殘局的人,他要收拾我們在宮內亂丟的衣物,杯子,帽子,手套,他總是要做最後的清理,但如果每個人都謹記宮主說的話:「東西從哪裏來,就放回哪裡去!」那金闕宮也沒有那麼多瑣碎的事情,其實光是這個簡單的旨令,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有些人自認只要燒金幫忙即可,其他事就不管不理會,也沒有惜物愛物的情操,一般人認為金闕宮內的事又不是他們份內的事,也不知從何幫起,從何切入幫忙,如果切入幫忙又做錯了,宮主阿爸就會叨叨念,而且在眾人面前被念是很沒有面子的事,為了避免如此尷尬的情形發生,所以來金闕宮很多人就不會多一分心去設身處地為宮內想要多做,或是還有甚麼是可以替祖師或替阿爸分擔,有些人打從心內就會想:「反正有人會替我收尾!」過去的人只是想趕快回家,或是趕快回去工作,或是趕快出去買東西,來金闕宮拜拜就好像紆尊降貴自己,這樣的心態根本不是修行,是自私的態度與行為,當一位修者不願意聽從旨令,冥冥中自然界也很多有形的事就備受阻礙,無法歸位,因此就如同殘缺不全的人,想要修行歸位,談何容易呢?祖師常說一個人光是最簡單的旨令都不想服從了,那正神還會任用這種喜歡抗衡又喜歡權力較勁的人嗎? 所以既然說修行一定要把自己不良的習性改正歸位,這也如同我們燒化業債讓冤親債主歸位,凡事能夠圓滿完成使命,才算修行。 金闕燒金化銀也是化送冤親債主歸位的法門,想要反璞歸真就必須付出代價,為自己的後路做最完整的規劃!每件人、事、物都有還本還願的目的,如果把這個道理深思實踐過,修道層次自然漸進提升,當我們反本歸真的時候,所看到的境肯定更長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