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福

幾天前有一位善信來請益問事,這位善信告訴我他一路來都過得很辛苦,好像許多好事都跟他無緣,好不容易爬到一個人人尊敬的經理職務,卻好似不快樂也不知為何這麼多事糾纏這他放不開,他無意間看到金闕網站也拜讀許多金闕的文示後,他訊息我們想要請益如何積福,從交談中,他告訴我他的父母在很早的年紀就潛心向佛,但是母親早逝,父親身體現在也不太好長年病痛纏身,他父母對人都非常好,也不曾與人結怨仇,父親年事不高但還是時常念經拜懺而且勤於積善,但是他問我為何好人都如此的不幸? 我並非不能解答他這個問題,但我只告訴他也許他的父母潛心學佛的修行方法與金闕祖師說的方式大不相同,因此才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只有如此告知他,但是他非常不能釋懷,然後他問我,如果照金闕宮祖師說以補庫的方式為自己積福,那窮人不是很可憐,永遠都沒有辦法為自己積福,即便有心但是沒有錢燒化因果債,那也是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對我說這樣的法門對窮人太不公平了,他有點不認同金闕的法門,我就告訴他,有時候遇到真神也要有緣分也要有福份,有緣無福的人終究無法認同金闕祖師的法門!金闕祖師也不曾逼善信一定要照金闕法門積福但做過的人都知道效果不錯,他也可以找他喜歡的方式去積福行善!

這讓我想起三年多前,有位善信來到金闕宮,他一路來都佈施在孤兒院救濟孤兒,他總是按時捐獻給需要幫助的貧窮人和無家可歸的人 (homeless)。當他來金闕宮請益的時候,他滿身是病,家內鬧鬼有時還會被鬼附身都睡不好,雖然夫妻都有穩定工作收入也不少,但是工作上的小人卻不斷,當他來到金闕宮請益時,祖師點出他們的問題,他也認同,但是當時他心內非常憤慨為何他從年輕時就做了許多好事,但一家人總是生病不斷,每個月總是有意外事情發生,最後一家還被鬼侵犯又附身,為何這麼不公平,他到底犯了誰了?宮主阿爸那時只告訴他說,如果相信祖師,首先先請祖師以燒化的方式先把家內的無形干擾解決,暫時先不要佈施,先按時為一家人補庫積福德,相信日後一定會有改善,阿爸解釋了一個道理給他,阿爸說捐獻雖好,但自己的福德不足,還把自己的福德分享給需要的人,當然本身的無形的福分就匱乏,運勢身體相對的就不好,但如果能把自家人的福分先補好,為自己先貼金為自己先補足福分,這看起來雖是很自私,燒化又要花一筆錢,但是自身身體負荷都快撐不住了,又如何賺錢來施捨給那些只拿不做無家可歸的人呢?想要積福就為自己先積福,不要傻傻地去幫助別人,你也沒欠這些孤兒,窮人與無家可歸的人,自己的福分都不夠用了,為何還把福分往外送?自己卻浸在苦海中,因此他兩夫妻也同意了,那時他就聽阿爸的話暫時不再捐獻給這些貧窮人家,不再救濟孤兒院,但是會按時為全家補庫燒化,經過三年,他們確實看到不一樣的境界,全家身體變好,工作更順遂,智慧增長,家內自從燒化以後也沒有甚麼突如其來的事發生,就是平安的度過這三年,他確實很感謝宮主阿爸當時點醒他的話,三年來他常想到阿爸這些話:「想要積福就先為自己積福,不要傻傻地去幫助別人,你也沒有欠他,為何自己的福分已經不夠用了還往外送?」最近我問他兩夫妻,還要不要去施捨救濟孤兒院與窮人,他倆異口同聲搖頭說: 不要,我們不如留給我們自己與孩子們,不如為自己補庫積福,這對夫妻這三年中已經了解為自己積福的重要性,因為看到全家如脫胎換骨般的改善!
很多人常看不清自己的問題,自己的福分已經不夠了,還憐憫自家人的不幸,有的是可憐他們生病,或是可憐他們的境遇,但祖師常問他們說,那你要不要代替他們生病或是代替它們的可憐境遇?這些人都會搖頭說不願意!我要說的是無謂的擔心根本就是「鄉愿」的一種表相,於事無補!

人必須勤於認知自己的不足,願意為自己積福,金闕祖師一向告訴門生,積福不是一時一刻可以馬上看出成效,但按時為自己「量力」積福,日久一定看出成效,三界有個非常公平的定律存在,那就是「欠債還錢」,如果今生運勢比人差,我們某個地方一定有欠缺才會如此,唯有慢慢補足才會看到境遇改善!

所以不要怨自己命運比人苦,沒有福分,想要積福就要腳踏實地,欠債先還,無形的冤親債主才不會在無形中糾纏不斷,金闕的積福法門是非常有效,但就在個人思維了,祖師並不強迫任何人一定要如何,但持恆積福補庫的人一定有感覺金闕法門的不同!只要配合祖師的要求去做改善積福補庫,不但身體會變得健康,心靈快樂許多,智慧也增加許多,工作事業也都會有所改善,這樣全方位的改善才是最腳踏實地的法門!

關於 ccgusa1499

建議閱讀文章

跟對宮廟,真的有得吃與著落。

很多宮廟舉辦慶典活動甚至法會,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rivacy Preference Center

Necessary

Advertising

Analytics

Other

© Copyright 2010-2024, 金闕宮 版權所有,本網站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