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所影響不是短暫,是一輩子。畢竟小孩子的性格從嬰兒到小學畢業,什麼人跟他接觸最多? 是父母。農耕時代的環境,大多數小孩帶在自己身旁到田裡去,農家的小孩早當家,因為他們體悟到生活的不易,必須分擔父母親的辛勞。這是由父母身教所教導來的。所以懂得分擔,順從父母及長輩去做去學習。這也造就了他們樸實,腳踏實地,懂得感恩天地。乖且順從的小孩當然父母疼。所以身教者從。 到了現代,父母忙碌於工作,忽視對小孩的教育,將責任交給學校老師。自己反而當起慈父慈母? 不准老師體罰小孩? 不准老師罵小孩? 考試100分就夠? 有學校讀就夠? 小孩有自己的路要走,做父母不要干涉太多,免得以後怪罪在身上? 小孩的名字讓算命師算,以後小孩嫌名字難聽,不是父母的問題? 這就是現在許多父母的思維。為了哄小孩,嘴裡說說卻很少身體力行地做給小孩看。為了糾正小孩,嘴裡罵一罵,講了一堆道理,可是小孩服氣嗎? 當然不服氣,因為父母都做不到,憑什麼小孩自己就要做到? 小孩有樣學樣也是理所當然,正所謂【一言九頂】。父母講一句,小孩頂九句。所以言教者訟。 金闕宮宮主阿爸在用他的身教來在教導每一個人。他經歷過最黑暗,體悟過最痛苦的人生。他用一路走來的身體告訴我們做人的正確道理,做事的正確方法與看人的正確角度。那怕受傷後出院,也是每天盡他該做的本分沒停歇。就像身為父母,為每個小孩立一個榜樣去學習。 小孩想學習更多,就會自己主動去請問父母。小孩不想學,父母也不需多言吧? 這也是互相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