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台灣的生活條件比之數十年前,可謂好太多了。在日據時代,受戰爭影響,沒得吃,一隻鵝可以換一棟房,台灣光復後,稻米雖是主食,但也不是餐餐吃得起的,要以番薯搭配;等到經濟起飛,桌上的菜餚多了,但因為孩子生得多,沒有廚餘剩下。時至今日,孩子生得少,過得生活好,廚餘可不少。
要說世界缺糧,大家大概不相信,因為台灣也是廚餘製造國,如果到了非洲的落後地區,才知糧食的可貴。世界浪費的廚餘,養活非洲的饑荒人口,綽綽有餘,只時縱然有心捐獻,但也因為被軍閥壟斷,送不到災民手上。如果哪天台灣因為戰爭,糧食無法進口時,就會體認到製造那麼多的廚餘實在不應該。但人在富裕之中,早就忘了窮時受的苦,能吃好的,就不吃普通的,能吃一口嘗鮮,就不吃第二口來增加體重,心裡不覺得浪費糧食是缺德的行為。
人類的文明起源,離不開食物與藥物。沒有穩定的食物供給,人類的文明就無法產生。中國古有神農氏,教人耕作,讓食物的來源不餘匱乏,又嘗百草,記錄各種植物的藥性,讓後世知人可以有所依據來用藥。有了食物可以活下去,有了藥物,可以延長壽命,人類的文明才能蓬勃發展。後代的人,基於神農氏建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機械式農業,研發更好的藥物,讓人類平均壽命一年多過一年。雖然現代的科技發展與神農氏無關,但如果沒有神農氏打下的基礎,人類的文明就無法成形,還是處於茹毛飲血的時代。
對於神農大帝的功勳,大家耳熟能詳,但是能表達感恩之心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面對滿桌的食物,有的人只是滿足自己的味蕾,有的人只為了填飽肚子,有的人卻是要炫耀自己多有錢,吃得有多好,就是很少人心存對神農大帝感恩的心。對古人的付出,雖然時隔遙遠,但感恩的心不可廢,尤其是修道人,更是不可忽略。知道感恩,就知食物的來源是眾人辛苦的所得,更是天公地母的恩賜,千萬不能浪費,過度浪費的結果,下輩子就投胎到饑荒之地,好好感受粒粒皆辛苦這句話。

關於 ccgusa1499

建議閱讀文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人生也不能成兒戲、為所欲為的渡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rivacy Preference Center

Necessary

Advertising

Analytics

Other

© Copyright 2010-2024, 金闕宮 版權所有,本網站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