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常告訴我們要學習跟各種人配合,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一定有特別專長的地方,如果你遇上了這種人,一定要配合學習。古人說: 金無足金 人無完人! 我們都自認自己做人道理很懂,當自己與人共事都知道要配合,但遇到具體的問題時,就產生了矛盾與權力較勁,有些下屬覺得上司沒他厲害就開始耍梗,有些上司覺得自己的屬下全是豬的隊友,對應的話語中就會產生問題,對與合作的人要求超出範圍之內,或是嫌這嫌那,評頭論足,想要別人做盡善盡美,不可有缺點,或是有任何不滿意之處,或不適合自己的意思,一但發現與你配合的人有任何缺失或是不足,有些人就會求全的責備,看不順對方的一切,姑且撇開因果關係,我們常常忘記也許每人的生活環境,成長過程,教育環境等等的不同因素所產生的嫌惡,討厭與對方配合共事,但對於這種與我們頻率不相同的人,有時學習配合與尊重就是一種藝術,當然在團隊裡,有些人批評他人不講究方式,也不會顧及別人的處境,排斥與之合作,其實在人際關係中,批評者多成為失利的一方,再者清高、孤僻或是個性太剛強,我執過重,其實都是個性上的缺失與不足,也並非是完美之人,包括一個人能力太好,也是一種過之的情形,既然要配合共事,就要求圓融,先端正自我言行舉止,但合作對象有這些不足,或是不如你的能力,有時也要學習適應,而不是一昧求全責備,責備者也要先想想自己本身的缺點也許遠比人多,只是在配合的項目中,別人沒有看到你的弱點,所以做人要學習求同存異,別太過苛責,「像我現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好」。
人生過程的事業發展,都會遇上各式各樣的人,跟我們個性,志向,趣味,向道的層次皆有不同,與我們格格不入的人多的是,最要緊的是這種人在我們人生經驗中也是在考練我們的耐性與智慧,這種時候若是歷練我們的配合度,那也必須用正確態度對待,人心敏感,一但共事有了猜疑的心或是嫌惡之心,那合作的心態必產生變化,你對別人無關緊要的批評話,日久積重也會產生嫌隙,所以口德很重要,相對的一個人的忍耐度也是有限的,不想造因果,不想成為豬隊友,只有盡可能學習配合,或是閃避不必要的衝突,否則必會造成難以彌合的鴻溝。想要獲得別人的鼎力相助與合作,就必須存信人不疑的心,那怕是被害過或是曾被背叛,這都是學習的經歷與過程,師常說如果不遇上這些事又怎麼看出人性,又如何成長呢?
我記得小時候讀過一個故事,有個柴夫丟了一把斧頭,他懷疑是與他上山一同砍柴的鄰居偷了他的斧頭,每天與鄰居上山互打招呼的一舉一動,他都認定鄰居就是偷他斧頭的小偷,原本上山可以互相照應但他開始心生嫌惡,因此對鄰居不理不睬,最後不再與鄰居來往打招呼,也不再一起上山砍柴,但過不久,這個人在家裡找到了自己的斧頭,發現自己誤會了別人,後來他再看看鄰居,就認為鄰居的動作神情一點都不像偷他斧頭的人了,這就是疑心生暗鬼的人性,結果是自己失去了一位鄰居。
人在社會上難免會遇上阿虞我詐,有時常被騙或被占便宜,如果可以過得去就別計較太多,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中最怕就是存著猜疑的心對待他人,心內無安全感,這樣也很難有知心的朋友,師說要學保護自己,但過於保護自己而一直猜疑別人,只恐自會認為世間上的人都是騙子,為了防備被人騙而一層一層的防衛自己,為自己築了一道防衛城牆,那也會成為孤獨的失敗者。
世間的人只有體驗了種種的挫折與失敗,才會學習配合這個自然界的人事物,不學習配合世間自然法則,不知順道自然,那最後的下場只有落得諸事不順遂,凡事揪心,想要改變就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弊病,為了克服弊病就要俯首面對,千萬別存著防衛反駁的心性與種種藉口來學習真道,只恐害了自己的修行道上走得坎坎坷坷!
想要成為人生順遂組,就要與社會模式達成一種平衡,長期處在自我認為的心理狀態下就無法完全發展,來應付社會,不喜與人交往或是無法應付複雜社會群體生活,很多人會採取迴避退縮的方式,其實通過與各種人配合也是學習處事的藝術,能讓人歡喜與你共事與合作,這樣的人才是上道之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