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因北上關係,離鄉背井或是工作忙碌,一個家族到了清明節需跑好幾個地方祭祀先人,通常利用前夕先行祭拜散布各地的先人,一方面也避開人群擁擠,到了接近清明再家族性聚集到祖墳,或祠堂祭祀。
筆者也是如此,清明祭拜先人不外乎是慎終追遠,更有思親涵義,每年看許多親屬有些準備豐盛的祭品,免不了也準備各類紙錢,有心者更不手軟買了更多的紙錢,但不論多寡,近來政府提昌統一擇日焚化,有些親屬索性丟到集中區,有些不放心必須親自燒化,有不少親屬一張張紙錢投入金爐,期盼先人可以收到,但又沒有答案的矛盾感令人感嘆。
筆者自從受金闕祖師教化,每年春秋兩季,量力指定燒化給予先亡為重點,在今年清明前夕提早透過金闕宮燒化庫銀,祖師指出母親衣杉穿著不差出來領受,傳統女性勤儉個性,雖然還夠用,值得筆者依然持續燒化,另外亡父身穿囚服手腳戴銬, 要討酒喝,筆者原本想打消燒化念頭,因為祖師指祂的錢,有讓他愉樂時間都用在買酒和賭,也罷,起碼了斷一些父子因果債。
自行買來燒的紙錢價值,實在低到不如銅板,而且在各種地區的無形地界沒人可保證分配到先人手上的公正性。在金闕祖師的加持運作下,先人必得到該得到的,真正有效又方便。